English

顾客

2001-03-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吴亮 我有话说

使资本主义起死回生的凯恩斯写过几篇有关艺术品收藏的短文,他鼓励英国的有钱人来收藏英国当时的艺术品,另一方面他又不厌其烦地建议艺术家应当用一个比较便宜的价钱把他们的作品推向市场,让那些收藏他们作品的人有利可图——如果这一作品以后增值的话。凯恩斯说艺术家在出售自己作品时都有一种矛盾的心理:由于他们还没有什么名声手头拮据,他们开价会比较便宜;等到他们慢慢有了名声也不再缺钱的时候他们就后悔了,他们以为钱都被人赚去了。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因为正由于他们早年以低价获得了买主和市场,才有以后的价格升值,凯恩斯的道理讲得很明白,加上他的权威性,他的话也就很有效。但是同样道理在当前的中国却行不通,因为有一个情况是当年的凯恩斯所不可能预料的——当时的英国在世界范围中已经是一个富裕的工业国,在英国的有钱人之外没有别的更有钱的外来力量来争夺英国的当代艺术品。今天的中国就不同了,中国的有钱人阶层才崛起不久,他们的消费和投资方向还集中在房产、汽车、奢侈品等领域,有收藏兴趣的人出于保值的目的,兴趣只在古董和传统字画中,因为那些东西在美术史、古董史和拍卖行目录上都有案可查。他们对当代艺术一窍不通,他们没法判断当代艺术作品究竟有没有升值的空间,他们不大相信中国的艺术批评家,他们看不懂中国艺术批评家的评论文章,他们没法肯定艺术作品是不是真正的好,值得他们去收藏。另一个致命的问题,从世界范围来说,在中国有钱人阶层的购买力之外,国际上存在着具有更强大购买力的有钱人阶层。他们来自各个国家,有不同的背景,他们对中国有兴趣,他们对亚洲有兴趣,他们对第三世界有兴趣。为了满足这种兴趣,他们可以掏钱,这钱的数目在他们的开支中并不占很大的比例,却也超出了中国目前所能达到的对当代艺术品的平均估价水平和国内市场接受水平。这种差价使凯恩斯式的高见变得无效,因为只要有一个出高价的外来主顾,艺术品生产者就不愿意把他的产品以低价卖给他的邻居。把中国当代艺术品留在本土在目前仍然是一厢情愿,艺术家更喜欢远道而来的旅游者,而把他的邻居视为陌生人。现在的艺术家都是些国际主义者,他们拿着自己的作品在世界上漫游,很容易找到知音。国际主义的艺术家打的广告倒往往是民族主义的,民族主义是一个品牌,走向国际博览会才是他们的目的。现在回想起来,凯恩斯的观点是在一个艺术国际贸易尚未大面积普及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它的有效范围是在一个特殊的时代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度之中,这种观点对今天第三世界的艺术家们已经缺乏权威的指导意义。

谁是顶层画廊的理想顾客,这个问题只有将来才知道。理想顾客这一概念应该得到修正。喜欢艺术的人,喜欢掏钱买艺术品的人,这才是最重要的顾客。我不应该考虑他是邻居还是过路人,不应该考虑他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有的艺术样式是一个特定区域中特定生活的一部分,有的样式则是不应该有区域隔阂,“艺术无国界”这个说法不是没有道理。在我的图像记忆中就充满了数不清的泊来品,我并不为本土艺术品多如牛毛而兴高采烈,甚至还觉得他们低智、粗劣、简陋、虚假、媚俗、邀宠、毫无想象力,我自己况且如此,我又有什么必要一味地鼓吹艺术的本土化。当本土并不产生好东西的时候,我们把目光投向异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本土文化再怎么有缺陷也仍然是我生活在其中的第一空间,它再怎么粗鄙和假模假式我仍然能从中获得复杂的感受,这种感受只要以艺术的形式予以表达,也一样具有意义。总而言之这种相互缠绕的彼此矛盾的想法总是不断地困扰着我,我曾经试图摆脱。现在我放弃了摆脱的努力,这就是我的处境,我不想改变它们,我无能为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